招聘的常识是考察应聘者的能力,“验证”能力的方法是要求对方毕业于顶级院校、有多年相关经验、有同业大公司工作经历等。
反常识是以此标准招募的人员往往都表现平平,因为真正起作用的是应聘者的潜力、工作方法和他们到底做的有多好。
正如常识:
如果你的行为是常规性的(比如常规性的招聘手段),你只能得到常规性的结果(平庸的人才)。
只有当你的行为是非常规性且高人一等时,你的表现才会高于平均表现。[1]
事实上,“要求5年工作经验”之类的描述是没有任何实质意义的。一方面公司无法验证这些说辞,另一方面很多人谎称有“5年工作经验”,实际上是“1年工作经验重复了5次”。
《哈佛商业评论-2014年HBR精选必读》中有一个案例:
某电子产品零售企业招聘CEO,候选人的条件是毕业于顶级院校,有业内几家顶尖公司的工作经历,担任过一家有国际声望大公司的区域经理(是不是很耳熟?)。但最终,以此标准招募的CEO在任期内表现平平,无法适应当时的技术、竞争和法规方面的巨变。
相反,另一家某啤酒厂寻找一位项目经理,候选人没有营销或销售方面的工作经验、专业知识。但最终,他很快成为啤酒厂总经理,随后出任旗舰子品牌的CEO。
–《潜力:21世纪英才新标准》
“异类”招聘方式有:
1.招聘笔杆子。一个优秀的写手,其优点并不仅仅在于写作,而代表思路清晰,这就足够了。
2.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实习。只有在真实环境中,一个人的实力才会显露出来。简历是一回事,与人一起工作是另一回事。
3.看求职信。简历可以伪造,但求职信能看出他真实的想法。[2]
4.潜力。潜力和能力一样难以评估,但好在我们可以评估影响“潜力”的四个特质:好奇心、洞见、参与和决心。
5.有完整作品的人。少废话,少吹牛逼,给我看看你的作品,这个原则可以一下子过滤掉所有的废物。[3]
6.持续学习者。还需要解释吗?
7.让聪明人推荐。如果每个聪明人都给你推荐一个聪明人,你的实力就会翻倍。[4]
[1] 来自《投资最重要的事情》,霍华德认为,如果你的思维方式无法与众不同,那只能取得平均水平收益。
[2]“笔杆子、在真实环境实习、求职信”的概念来自《重来》。
[3]“有完整作品的人”来自李笑来的《成长 – YC创业课(CS183B)学习笔记》,实际上,后面那句“牛气哄哄”的话也来自李笑来。
[4]“持续学习者、让聪明人推荐”来自《How Google Works》。书中提到,让Google员工数量翻倍的最简单方法是,每一个员工都推荐一位great person。
作者:福瑞斯特张
来源:简书
著作权归作者所有。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,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。